孤獨癥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可能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的結果。臨床表現有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局限的興趣、刻板與重復行為、情緒及行為異常、認知發展不平衡等,應及時給予規范的治療。
孤獨癥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比較常見且具有代表性的疾病,起病于嬰幼兒期,多數在3歲前緩慢起病,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一般存在腦結構和功能的異常,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伴有情緒及行為異常以及認知發展不平衡,多數患者在8歲前存在睡眠障礙,還常伴有精神發育遲滯、注意障礙、有過度活動傾向、感覺系統受損等表現,同時也可能會患有抽動穢語綜合征、癲癇、腦癱、巨腦癥等。
發現小兒患有此疾病時,應盡早干預,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利培酮片、阿立哌唑片、鹽酸哌甲酯片等抗精神病的藥物治療,同時還應給予康復訓練、心理治療輔助治療。通過積極規范的治療后有助于提高患者與他人接觸、溝通和自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