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腹瀉一般不能自愈,患病后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
細菌性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比如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沙門菌等,當這些細菌對腸胃造成侵襲后,就可導致腸胃黏膜發生炎癥反應,從而會引起腹瀉。如果此時患者不及時進行治療,就容易導致腹瀉的情況更加嚴重,可能會造成機體脫水,引起電解質紊亂等情況發生,通常不可以達到自愈的目的,所以細菌性腹瀉一般不能自愈。
如果確定是細菌感染所引起的腹瀉,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以及鹽酸左氧氟沙星片等藥物治療,腹瀉嚴重時,還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蒙脫石散等藥物止瀉。治療期間應多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同時應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避免吃不潔的食物,而且應注意飯前洗手,更有助于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