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淤青通常是由于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所導致的現象。淤青的形成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
常見的淤青原因是外傷,如磕碰、摔倒等導致皮下血管破裂出血。這種情況下,建議在受傷后的24小時內進行冷敷,幫助止血;24小時后可改為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淤血吸收。
血小板減少時,止血功能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自發性出血而形成淤青。這可能是由于某些藥物副作用或血液疾病引起的。若因藥物導致,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若是血液疾病,則需進一步檢查并治療。
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異常也會導致淤青。這可能是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或維生素K缺乏、肝臟疾病等引起的。對于遺傳性凝血功能障礙,需進行長期替代治療;維生素K缺乏則可增加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攝入。
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血管壁結構和功能缺陷,會使血管壁脆弱易破裂出血。如老年人血管彈性降低,或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導致血管壁變薄。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等增強血管壁彈性。
除上述原因外,身體淤青還可能與遺傳因素、抗凝藥物使用等有關。如幼兒無明顯誘因出現淤青,可能考慮遺傳因素;部分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也可能出現淤青,停藥后癥狀通常會消失。
在處理淤青時,可根據情況使用紅花油、消腫止痛酊或復方七葉皂苷鈉凝膠等藥物緩解癥狀。若淤青頻繁出現、面積較大或長時間不消退,應及時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