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通常是情志不暢、飲食不節、環境不良、外感熱邪、久病傷陰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通過調整心態、加強飲食護理、改善居住環境、應用藥物、針灸的方法改善。一旦患病,應及時就醫。
1、情志不暢:
如果長期出現情志不暢,則會導致內火停滯于胃部,容易引起胃脘痛、口干口渴、小便短少等癥狀?;疾『罂梢赃m度的參加戶外活動,比如爬山、跑步等有助于緩解心中壓力,能夠為身體恢復提供有利條件。
2、飲食不節:
若出現飲食不潔,比如長期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包括辣椒、生姜等,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胃腸積熱,引起胃火。應及時調整飲食結構,要注意少量多餐,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可以適量的增加飲水量,也可以適量的吃蘿卜、西蘭花、生菜等食物,忌口熱性食物,比如榴蓮、葡萄等。
3、環境不良:
如果長期處于潮濕、炎熱的環境中,容易造成胃內濕邪過多誘發胃火。此時需要及時脫離該環境,要保持環境溫度以及濕度適宜,有利于身體恢復。
4、外感熱邪:
出現外感熱邪后容易侵犯胃部,引起胃火。如果是胃實火可以遵醫囑使用生地、當歸、黃連等藥物治療,能夠起到清熱作用,如果是虛火可以遵醫囑使用玉竹、甘草、麥冬等中藥,通常以養陰為主,清熱為輔。
5、久病傷陰:
久病傷陰容易導致胃內陰液消耗過多,無法制陽,所以會引起胃火??梢栽卺t生操作下針灸足三里穴、天樞穴、氣海穴等穴位,可以疏通經絡、降低胃火,有利于縮短恢復期。
在恢復期間,也需要及時調整心態,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不可以盲目輕信偏方,更不可以濫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