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引起的神經損傷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例如以下幾種:
1.坐骨神經干損傷
損傷后表現依損傷平面而定。損傷部位高時,出現股后部及小腿、足部的所有肌肉全部癱瘓,表現為膝關節不能屈曲,踝關節及足趾運動完全消失。由于股四頭肌健全,膝關節呈伸直狀態,行走時呈“跨越步態”。
2.脛神經損傷
脛神經損傷后出現小腿后側屈肌群和足底部肌肉的麻痹與癱瘓、足部感覺消失,可發生足底壓瘡或神經性潰瘍。表現為足跖屈、足內收及內翻動作困難,呈外翻足,足趾亦不能跖屈,足弓的彈性和強度喪失,小腿消瘦。
3.腓總神經損傷
腓總神經易在部及腓骨小頭處發生損傷,導致小腿前外側伸肌麻痹,出現足背屈、外翻功能障礙,表現足下垂并轉向內側而成為馬蹄內翻足;足趾亦下垂,呈屈曲狀態;行走時呈“跨越步態”。
4.尺神經損傷
主要表現為骨間肌、蚓狀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環、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內收、外展障礙和Froment征,以及手部尺側半和尺側一個半手指感覺障礙,特別是小指感覺消失,手部精細活動受限,手內肌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