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心臟停止跳動了有個“心臟起搏器”可以幫助心臟跳動,從而起死回生。而“腦起博器”又是怎么回事呢?
腦起搏器,從醫學上來講就是“腦深部電刺激術”, 英語名字是:Deep Brain Stimulation, 提取它的首字母縮寫,就變成我們現在眾所周知的“DBS” 。
腦深部電刺激術(DBS): 該技術是利用腦立體定向手術在腦內特定神經核團(位于雙側大腦深部一些功能相似的神經細胞聚集體)的位置植入電極,通過電刺激抑制或興奮異常電活動的神經元,從而起到治病的作用。
這種微弱的電流來源于胸前面埋藏一個小小的電脈沖發生器(俗稱電池),脈沖發生器通過皮下埋藏一根延伸導線(類似“電線”),到頭部放置在腦核團里面的兩根類似鉛筆芯粗細的電極。微電流從胸部“電池”,通過皮下“電線”,傳導到頭部“核團”,進行刺激,產生作用(如圖)。
DBS技術是由1987年法國的神經外科Benabid教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的,他給震顫患者做手術過程中,把一根針樣的電極插到腦內的核團里面,通過微弱的電流刺激核團,該患者的震顫癥狀可以消失,而停止刺激又會震顫。他意識到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治療疾病,因此在1991年他在《柳葉刀》上報告了用該技術治療震顫和帕金森病震顫的患者,從而誕生了偉大的腦深部電刺激技術(“腦起搏器技術”)。DBS經過30余年的發展,現今該技術已經可以用于帕金森病、震顫、肌張力障礙、癡呆、癲癇、痙攣性斜頸、疼痛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腦深部電刺激——DBS鼻祖:Benabid教授
Benabid教授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醫學獎
Benabid教授指導301醫院神經外科毛之奇醫生如何給患者最佳的DBS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