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腸息肉主要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遺傳因素、體型肥胖、糞便刺激、炎癥刺激等原因造成的,如果患者出現腹痛、便血等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
1、不良的生活習慣:
生活中如果長期大量吸煙、飲酒,或經常吃高脂肪的食物,比如肥肉、炸雞、羊肉等,容易增加腸道負擔,從而使患病風險增加。平時要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建議戒煙戒酒,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比如青菜、白菜、瘦肉等。
2、遺傳因素:
此病是發生在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具有家族遺傳性,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本病,則自身患病的機會要明顯高于正常人群。
3、體型肥胖:
體型肥胖的人群腸道中的膽酸會增加,與細菌相互作用后,可能會誘發本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減重,避免吃高熱量油炸的食物,比如炸雞、油條、甜甜圈等,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比如慢跑、騎自行車、爬山等。
4、糞便刺激:
如果長期腹瀉或長期便秘,會使糞便對腸道黏膜產生強烈的刺激,使腸道黏膜受到損傷,上皮細胞發生異常增生而形成此病。
5、炎癥刺激:
若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腸炎等炎癥性疾病,腸道黏膜長期受到炎癥刺激會發生異常增生,進而引起本病。
患者可在醫生操作下,通過內鏡下息肉摘除術、內鏡黏膜切除術等方法進行治療,平時要多喝水,注意營養均衡,有利于病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