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一般不可以不吃藥,因為此疾病一般不會自愈,如果不及時治療就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嚴重性的精神疾病,其發病原因通常與遺傳因素、神經遞質以及心理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患病后可引起知覺、感覺、情感以及行為等多方面障礙。此疾病在發病早期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而且此疾病的發展較為緩慢,部分患者在發病早期可能只是會出現反應緩慢、對社交不感興趣等現象。隨著病情逐漸發展,就可引起幻聽、妄想、行為異常、情感遲鈍、言語缺乏、焦慮以及抑郁、暴力、自殺等情況出現。如果患病后不及時治療還可引起精神分裂癥并發結核病、并發肝臟疾病以及并發心臟病等并發癥,所以不可以不吃藥。
患病后可通過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以及心理治療的方式來控制病情發展,常用的藥物一般有鹽酸氯丙嗪片、氟哌啶醇片、奮乃靜片等。常用的物理治療方法一般有改良電痙攣治療、經顱磁刺激、深部腦刺激等。心理治療主要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心理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