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產科常見的傳染病,對母嬰的影響均較大,應受到重視,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外有關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的進展深入,從而使該病對母嬰的影響,如母嬰垂直傳播,母嬰死亡以及母乳喂養方面得到關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為0.025%到0.08%,妊娠晚期的發病率較高,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產后處理分以下幾類:
一,妊娠合并甲型肝炎,目前對甲肝尚無特效藥物,一般采取休息保肝的支持療法,因甲型病毒肝炎不透過胎盤屏障不傳給胎兒,故分娩后甲肝如果已痊愈者可以哺乳。
二,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除了給予一般治療外,還需要應用保肝藥物,每天需給予大量維生素c,維生素k1,維生素b1,b6,b12等,還需要注意產科處理,分娩與產褥期需要以下注意幾個方面,防止出血,防止感染,防止產后對肝腎功能的影響,需預防應用抗生素感染。
對新生兒也需進行處理,近年來主張對hbs陽性孕婦所生的嬰兒需在出生后24小時內,出生后一個月即六個月各皮內注射乙肝疫苗,一般可阻斷大多數的母嬰傳播,如條件可以出生后再肌注一支人類hbs免疫球蛋白,則更有利于防止母嬰垂直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