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發炎,即膽囊炎,其細菌感染主要源于膽道系統的梗阻和細菌滋生。當膽道受阻,膽汁淤積,為細菌提供了生長環境,進而引發炎癥。
1、細菌感染途徑:細菌可通過血液、淋巴或直接侵入膽囊壁引發感染。常見的致病菌包括大腸桿菌、克雷伯菌等。
2、臨床癥狀:細菌感染導致的膽囊炎,患者常表現為右上腹疼痛、發熱、惡心和嘔吐。嚴重者可能出現膽囊壁充血水腫,甚至化膿、穿孔。
3、診斷方法:通過血液檢查、B超和CT等影像技術,可以準確診斷膽囊炎并判斷其嚴重程度。
4、治療措施:抗生素治療:如頭孢二代、三代和甲硝唑,針對桿菌和厭氧菌,有效控制感染。解痙鎮痛:使用阿托品等藥物,緩解膽道痙攣和腹部絞痛。支持治療:靜脈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手術治療:對于嚴重或反復發作的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5、預防措施:合理飲食,避免高脂肪食物;保持規律作息,增強免疫力;注意個人衛生,減少細菌接觸機會;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并處理膽道問題。
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和預防,以保障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