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經不通一般可以進行適當的調理來治療。調理方法主要分為外調和內調兩種。膽經不通的主要表現為口干口苦、偏頭痛、驚悸、善嘆氣、消化不良、便溏便秘、皮膚萎黃、兩肋隱隱作痛等癥狀。
1、外調:
(1)敲膽經:主要通過敲擊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等穴位,從而起到刺激膽經,加速膽經活動,刺激膽汁分泌,使膽經通暢。
(2)按摩:通過按摩期門穴、陽陵泉穴從而起到梳理肝膽,清濕熱,疏利關節的作用,促進肝氣舒暢條達,促進膽汁排泄。
(3)針灸:可以進行針灸治療,多在竅陰穴、完骨穴、陽白穴、風池穴等處進行針灸。要請專業醫生進行,不可自己盲目針灸。
2、內調:
(1)藥物方面:可以通過口服龍膽瀉肝丸、丹梔逍遙丸等疏肝利膽的藥物進行治療,調理肝氣,從而達到疏通膽經,促進膽汁排泄的目的。
(2)食物方面:膽經不通的患者要以清淡的飲食為主,保持低膽固醇飲食,可以多吃些疏肝利膽的食物,如芹菜、茼蒿、佛手、扁豆等。
除此之外,膽經不通的患者在日常應避免熬夜,避免抽煙、喝酒,適當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