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去醫院就診的時候,排在前面的是一個老奶奶,老奶奶的表情很慌張,一直在讓醫生給她開一個肺部CT,覺得自己呼吸不上來,快要不行了,醫生一臉無奈,說昨天剛做的肺部CT,顯示沒有病變,說她是心理作用,不需要再檢查了,但是老人很堅持就要做CT,醫生就和她的家屬說,建議去精神心理科就診一下,覺得她是焦慮癥,家屬一邊道謝一邊將老人帶走了。而醫生一邊整理桌面,一邊和旁邊的實習生說不要忽略這樣的事情,除了本身沒有疾病,但是總覺得自己有病的人可能是焦慮癥以外,還有一些疾病已經治好了,但是總覺得沒有治好的人也可能是焦慮癥。
從醫學層面來講,治療過程中諸多因素本身就是具備不確定性的,擔心是人之常情,但是過度擔心就不是正常現象了。為了避免這種不正常現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對自身健康進行注意,并且要了解可能會引發焦慮癥的疾病。
那么有哪些疾病可能會成為誘發焦慮癥的危險因素呢?
1、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可能會發生于任何部位,比如肺部惡性腫瘤、胃部惡性腫瘤、腦部惡性腫瘤等,但是一般情況下,惡性腫瘤是不會直接引起焦慮癥的,一般都是因為對治療結果的不確信,對惡性腫瘤的恐懼,引起焦慮癥的發生。
2、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是指甲狀腺腺體本身過多產生甲狀腺激素而引起的甲狀腺毒癥,以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此病會出現精神系統的癥狀,比如緊張失眠、焦慮煩躁等,從而可能會引起焦慮癥的出現。
3、強迫癥。
強迫癥是一種以反復出現的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行為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理疾病,其可能會導致焦慮癥,因為當患者出現強迫行為但是無法做到的時候,或者患者意識到強迫行為不對,但是無法改善病情的時候,都會出現焦慮的情況,久而久之,就會促進強迫癥的形成。并且當出現焦慮癥的時候,也會加重強迫癥。因此,焦慮癥和強迫癥狀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和惡性循環的關系。
當我們明確了哪些疾病會誘發焦慮癥的時候,就可以了解到身體健康對焦慮癥的重要性,為了減少惡性腫瘤發生的可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清淡,少吃油炸、燒烤類食物,減少抽煙、喝酒的次數。為了避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發生,我們要遠離電離輻射,盡可能不要出現碘缺乏或碘過量。為了降低強迫癥的發生率,我們要學會自我放松,自我調整,不要過于鉆牛角尖,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強迫的行為,可以潛移默化的幫其改善行為,不要大聲斥責。當保持了身體健康以后,焦慮癥發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