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一種逆轉錄病毒,專門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特別是CD4+T淋巴細胞,導致免疫系統逐漸崩潰,使患者易于感染各種疾病。以下是對HIV及其所致艾滋病的詳細解釋。
HIV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不潔性行為、共用注射器、接觸被HIV污染的血液制品,或是HIV陽性母親未經治療而懷孕,都可能導致HIV的傳播。
HIV進入人體后,會附著在CD4+T淋巴細胞上,并將其遺傳物質整合到宿主細胞的DNA中。隨著細胞的復制,HIV也會大量增殖,逐漸破壞免疫系統。
艾滋病初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毒復制和免疫系統損傷,患者會出現發熱、盜汗、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到了晚期,患者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遭受多種機會性感染。
目前艾滋病無法根治,但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毒復制,延緩病情進展。常用的抗HIV藥物包括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如齊多夫定、拉米夫定)、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如奈韋拉平)以及蛋白酶抑制劑(如利托那韋)等。
預防艾滋病的關鍵在于避免不潔性行為,不共用注射器,減少血液暴露風險,以及HIV陽性母親在懷孕前接受抗病毒治療。此外,普及艾滋病知識,提高公眾防范意識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