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檢查是評估血液凝固能力的重要醫學檢測,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計數等項目。這些檢查不僅對于手術前的評估至關重要,還能幫助診斷多種血液系統疾病。
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是判斷凝血因子是否正常的關鍵指標。凝血酶原時間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的狀況,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則更多地體現內源性凝血系統的功能。凝血酶時間和纖維蛋白原的測定,可以進一步了解血液的凝固過程及纖維蛋白形成的能力。此外,血小板計數則直接關系到血液凝固的初始階段,其數量的異常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凝血功能。
這些檢查項目的意義在于,它們能夠及時發現凝血功能的異常,如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異常等,這些都是導致出血傾向或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例如,血友病患者常常因為凝血因子VIII或IX的缺乏而導致APTT延長。再如,纖維蛋白原的異常可能與急性感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相關。
若凝血功能檢查發現異常,患者不應自行隨意使用如阿司匹林等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以免引發內出血等嚴重后果。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飲食均衡,適當進行戶外運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總之,凝血功能檢查是保障我們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線。如有任何凝血功能方面的疑慮,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