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患者切除膽囊后,雖能有效治療結石,但也可能引發一系列后遺癥。常見后遺癥包括消化不良、膽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膽管結石及膽汁性腹膜炎等。這些癥狀的出現與膽囊功能的喪失密切相關,需細致管理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膽囊切除后,人體對脂肪類物質的消化能力下降,易出現腹痛、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治療可選多潘立酮片、復方消化酶膠囊等藥物,以增強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膽汁反流至胃內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炎發生。患者可服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泮托拉唑鈉腸溶片等藥物,減少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
膽汁反流至食管可引起食管炎,癥狀包括胸痛、吞咽困難等。治療時可選用雷貝拉唑鈉腸溶片、鋁碳酸鎂咀嚼片等藥物,以減少食管黏膜損傷。
膽囊切除后,膽汁在膽總管內淤積可能形成新的結石。預防上應注意飲食調控,避免成石性因素。
膽汁直接流入或外滲入腹膜腔可引發腹膜炎。治療應及時,可使用頭孢曲松鈉、甲硝唑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綜上所述,膽結石患者切除膽囊后需密切關注后遺癥的發生,并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以保障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