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在急性腸梗阻的并發癥中,比較嚴重的要屬急性腸壞死、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這些嚴重的并發癥,如果未及時有效的進行規范化的治療,病情比較兇險,嚴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除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腹痛、惡心、嘔吐、腹脹,肛門停止排便、排氣的癥狀外,還可出現唇干舌燥、眼窩凹陷、皮膚彈性消失,少尿或無尿等明顯缺水的體征,患者測血壓時,可出現血壓下降、脈搏細速、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等低血容量休克的體征。如出現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畏寒的癥狀,患者應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進行規范化的治療。
臨床上腸梗阻的治療原則,是及時有效的糾正因腸道梗阻,所引起患者全身各系統生理紊亂,并及時有效的解除腸道梗阻。具體的治療方法,要根據梗阻的類型、性質、梗阻發生的部位和患者的全身基本情況來綜合決定。
基礎療法包括胃腸減壓,及時有效的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性休克的發生,必要時,還可予一些鎮靜劑、解痙劑等對癥處理,來緩解患者不適的癥狀,臨床上解除腸道梗阻,一般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出現這些嚴重的并發癥時,往往需要手術治療,來解除腸道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