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輕微溶血性黃疸不治療不會自己好。
輕微溶血性黃疸是各類溶血性疾病所導致的黃疸的總稱,是由于大量紅細胞破壞形成大量的非結合膽紅素,超過肝細胞的攝取、結合與排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貧血、缺氧和紅細胞破壞產物的毒性作用削弱肝細胞對膽紅素的代謝功能,使非結合膽紅素在血中潴留超過正常的水平而出現的黃疸。黃疸一般為輕度,皮膚、黏膜、鞏膜可呈淺檸檬色,急性溶血時可有發熱、寒戰、頭痛、嘔吐、腰痛等,并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和血紅蛋白尿,嚴重者可有急性腎功能衰竭。
后天因素導致的輕微溶血性黃疸,去除病因后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先天性因素導致的溶血預后存在較大差異,新生兒溶血性黃疸一般預后良好,如出現膽紅素腦病則可能遺留后遺癥。所以確診輕微溶血性黃疸需要積極治療,避免發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