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可以出現在面部、腿部、乳腺、踝關節等部位,上述部位腫考慮是外傷、過敏性皮炎、乳腺炎、下肢靜脈曲張、踝關節扭傷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治療。
1、外傷:
如果面部出現外傷,在外力的作用下,會使局部的軟組織出現損傷,也會使皮下的毛細血管破裂,從而引起面部腫脹、疼痛等癥狀。可以立即用毛巾包裹冰袋,對局部進行冷敷,有利于緩解不適癥狀。也可以遵醫囑應用三七片、舒筋活血片、跌打丸等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
2、過敏性皮炎:
主要與接觸或食用易過敏物質有關,患病后會導致皮膚的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從而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等癥狀,多發生于面部、腿部等多個部位。可以遵醫囑用溫水送服鹽酸西替利嗪片、鹽酸苯海拉明片、氯雷他定片等抗過敏藥物治療,在積極用藥治療的同時,也應及時尋找出過敏原,避免再次接觸。
3、乳腺炎:
患病后在炎癥的不斷刺激下,會使乳房紅、腫、熱、痛。可以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顆粒、頭孢呋辛酯顆粒等抗生素藥物治療,如果是妊娠期女性也可以利用吸奶器排空乳汁。
4、下肢靜脈曲張:
該疾病會影響下肢的正常血液循環,靜脈內壓力持續增高,會引起青筋突起、腿部沉重感、腿部腫脹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下肢靜脈曲張剝脫術等手術方法治療,術后可以適當的抬高患肢,有利于血液回流。
5、踝關節扭傷:
該病會影響踝關節的穩定性,也會刺激局部的痛覺神經引起持續性疼痛、腫脹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螺絲釘內固定術、鋼板外固定術等手術方法治療,術后需要多注意休息,短時間內避免患肢活動,以免延長恢復期。
無論是哪個部位出現腫,均需要完善相關檢查,明確具體原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