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紺是指皮膚粘膜呈暗紫色的現象,口唇、鼻尖、耳廓和甲床等部最為明顯,是病情危重的一種表現。粘膜、指甲和皮膚里的毛細血管和小動脈里血液的氧合血紅蛋白減少,還原血紅蛋白增多或出現變性血紅蛋白的時都會出現紫紺。紫紺包括血液中異常血紅蛋白衍生物引起的紫紺和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引起的兩種。還原血紅蛋白增加引起的紫紺可分為中央型紫紺,周圍型紫紺,混合型紫紺等,具體如下:
中央性紫紺:由于心臟、呼吸系統疾病,導致血氧飽和度降低,表現為彌漫性發紺。心源性發紺常見于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洛四聯癥,因動靜脈分流,靜脈血未經肺泡即直接進入動脈系統。肺源性發紺見于肺動脈受損,因肺泡通氣不足,肺通氣與肺血流比例失調,肺泡膜氧彌散功能障礙等因素所致,常見的疾病有阻塞性肺氣腫、肺炎、肺淤血、肺水腫等。周圍型紫紺:由于周圍循環障礙所致,特點是發紺常出現于肢體的末端,比如耳垂、顏面等。靜脈淤血,如下肢靜脈栓塞、靜脈曲張;心排血量減少,嚴重休克時,周圍血管血流緩慢及血管收縮,導致組織缺血缺氧;肢體末端循環障礙,如雷諾現象;周圍動脈阻塞:動脈硬化、閉塞性脈管炎等。混合型紫紺:指中央型紫紺和周圍型紫紺同時存在。如心功能不全時,肺淤血可使血紅蛋白氧合不足,同時血流緩慢,周圍組織耗氧過多,導致還原血紅蛋白增加出現紫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