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經壓迫學說對偏頭痛病因解釋比較合理到位,該學說認為,正常人頭皮上的血管和神經是伴行,互不壓迫的關系,但偏頭痛患者頭皮上的血管與神經存在卡壓、纏繞或黏連的關系。?在某些因素下造成壓迫段血管發生變化時,可能釋放某種致痛遞質,刺激神經,引發疼痛發作。依據這一學說,對于難治性偏頭痛開展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進行有效治療。?
近期,鄭州黃河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楊濤主任為一位患有58年的偏頭痛患者實施了顯微血管減壓術。術后,患者沒有再出現頭痛癥狀,精神大好,家屬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患者為72歲男性,約58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痛、頭暈癥狀,以左側耳顳部為主,有時累及枕部頭痛,并逐漸出現右側耳顳部疼痛癥狀,搏動性疼痛,跳躍性脹痛為主,遇涼、勞累、情緒不穩時均可誘發。近五十余年間,病情每十天半個月發作一次,多在下午,嚴重時伴有頭暈、惡心、嘔吐。
曾前往國內多家醫院治療,采取藥物、針灸、理療等治療,效果甚微,未見明顯好轉。2個月前頭痛再次發作,疼痛難忍,慕名來到鄭州黃河中心醫院尋求手術治療。
楊濤主任經過神經阻滯試驗確認患者得的是頑固性偏頭痛,疼痛部位主要為左側耳顳部和后枕部。在征得家屬同意后,楊濤主任團隊為患者實施顯微血管減壓術,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神經與周圍血管的關系,并精準鎖定壓迫神經的責任血管,小心翼翼解除壓迫或纏繞,將神經隔離起來。手術順利完成,術后患者擺脫了多年來頭痛帶來的折磨,家屬對治療效果十分滿意! ?
楊濤主任指出,在我國幾乎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患偏頭痛,且男性多于女性。頭痛多為偏側,以枕部、耳顳、眼眶周圍為主,持續時間為4-72小時,伴有惡心、嘔吐、對聲光敏感等。偏頭痛引發抑郁、自殺、腦梗塞的風險很大。輕型偏頭痛通過藥物治療,癥狀可得到緩解。但一些難治性、頑固性偏頭痛藥物效果欠佳,患者可考慮顯微血管減壓術。顯微血管減壓術是一種微創手術,無需開顱,在耳后切口3-5厘米,效果優異。術后恢復快,不留疤痕,患者外形不受影響。
顯微血管減壓術適應癥:
1、藥物治療無效或長期服藥有嚴重副作用或藥物依賴的患者;
2、有明確的疼痛點,如單側或雙側額部,顳部及枕部;
3、疼痛發作時封閉有效(疼痛暫時緩解或消失);
4、頭痛為刻板樣發作,除外游走性頭痛;
5、疼痛為發作性,有明顯間歇期的搏動性疼痛或脹痛,針扎及火燒樣疼痛;
6、確診為原發性偏頭痛患者,除外原發性頭痛和其它繼發性頭痛;
【專家簡介】
?
姓名:楊濤
職務:黃河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專業特長:擅長煙霧病、頸動脈狹窄、腦癱、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顱骨修補、偏頭痛、腦積水等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斷與手術治療,目前已獨立完成各種神經外科手術1000多例。
學術成就:楊濤主任積極促進與北京神經外科專業醫院建立醫聯體單位,形成以楊濤主任為主,聯合“京豫”名家組成神外專家團隊,先于河南省內開展神經外科亞專業專科,專病專治,實現對神外各亞專業專科疾病的精準治療。相關報道:承擔完成多項省級課題研究并發表神經外科論文多篇,多次受到河南電視臺《專家面對面》、《都市大醫生》等媒體的采訪報道。《腦癱離我們并不遠》: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都市大醫生》欄目:《中年女子兩次腦梗發作竟是患上了罕見煙霧病》:河南電視臺《聞達天下》、《健康中原》欄目:《中年女子突發腦梗 竟是罕見煙霧病》:河南法制報:《偏頭痛可不是小毛病早防早治不能拖》:河南電視臺新聞頻道《專家面對面》欄目;《讓煙霧病不再“迷霧重重”》:河南電視臺《專家面對面》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