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下垂考慮是生理現象、分娩損傷、腹腔積液、盆底肌功能減弱、子宮退行性病變等原因引起,需在醫生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1、生理現象:
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在絕經后雄激素和孕激素都會下降,沒有激素支持后會導致結構萎縮,出現盆底肌松弛的現象,通常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多注意休息即可。
2、分娩損傷:
在分娩的過程中過度牽拉盆腔筋膜、韌帶和肌肉組織,會使盆底肌組織的支撐能力減弱,導致子宮下垂,可以通過盆底肌訓練的方式進行治療。
3、腹腔積液:
如果本身患有肝腎疾病,會導致腹腔內有積液產生,當腹腔內壓力持續性增加時,會加重子宮的負擔,引起子宮下垂。
4、盆底肌功能減弱:
過度的進行運動,可能會使盆底肌支撐能力下降,導致肌肉力量減弱,引起盆底肌韌帶損傷,出現疼痛的癥狀,可以通過提肛運動的方式進行改善。
5、子宮退行性病變:
是由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腫瘤,患病后會導致子宮局部出現疼痛以及腹部包塊的現象,使子宮失去原有的功能,出現變小、萎縮的情況,可在醫生建議下通過宮腔錐切術、全子宮切除術等方式。
治療期間應積極配合醫生,保持外陰局部的清潔和干燥,以免發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