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形態失常一般來說是不能變正常的,因為導致肝形態失常的原因多數是嚴重的肝臟疾病,這些疾病常常讓肝細胞發生了難以逆轉的纖維化,肝臟形態發生變化后不能再恢復為正常形態。
肝形態失常是指經肝臟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發現肝臟正常外形輪廓異常,主要包括肝臟體積增大、肝臟體積縮小、肝臟邊緣不整齊三種情況,多見于肝臟腫瘤、肝硬化、脂肪肝、寄生蟲病等,這些疾病導致肝形態失常通常是不能變正常的。
肝臟體積增大多見于肝臟腫瘤迅速增大,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肝臟腫瘤,隨著腫瘤體積變大,促使肝臟體積增大變形,經初步診斷是肝臟腫瘤的病人應盡快入院對癥治療。
肝臟體積縮小常見于慢性肝病引起的肝組織細胞纖維化,如乙肝后肝硬化、肝癌后肝硬化等,隨肝臟組織纖維化逐步加重,肝臟硬化明顯失去彈性,體積逐漸縮小,影像學檢查顯示病變肝臟小于正常肝臟。
肝臟邊緣不整齊常見于肝臟內有體積大小不等的結節或包塊,使得肝臟的某個部位凸出于肝臟正常輪廓之外,如肝癌、肝囊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