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出水泡的原理主要是因運動摩擦產生的剪力造成其表皮與皮下組織分離形成間隙,并令其間充滿組織液,形成水泡。
皮膚的外層表皮成為水泡的表層,水泡內層的皮膚呈紅腫、濕熱,有刺痛,雖然大部份的水泡都很小且傷害的面積不大,但卻易造成疼痛而影響人的活動力。水泡內充滿的清徹液體組成跟血清有點相似,但鈣離子、白蛋白及某些免疫球蛋白的成分不同,這表明是主動性的輸送或選擇性滲透的結果。
要預防磨出水泡,那么就需要減少摩擦的機會,在容易摩擦的地方使用滑石粉、痱子粉減少摩擦。磨出水泡后可以通過使用創可貼避免再次摩擦,若水泡已經破了,應當使用碘伏進行消毒,包扎后在患處墊上清潔的軟布。水泡比較大時也可以用消毒的針輕輕戳破水泡,用無菌棉簽按壓出其中的液體,再行消毒和包扎處理,必要時可涂抹紅霉素軟膏防止感染,恢復期間也需要盡量少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