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溶血性貧血分為急性溶血性貧血和慢性溶血性貧血,急性溶血性貧血可能會引起發燒,慢性溶血性貧血一般不會引起發燒。
溶血性貧血是由于紅細胞破壞速率增加,超過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而發生的貧血。骨髓有6~8倍的紅系造血代償潛力。如紅細胞破壞速率在骨髓的代償范圍內,則雖有溶血,但不出現貧血,稱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狀態。正常紅細胞的壽命約120天,只有在紅細胞的壽命縮短至15~20天時才會發生貧血。根據起病和病程,溶血性貧血可以分為急性溶血性貧血和慢性溶血性貧血。
小兒溶血性貧血表現為患兒皮膚、口唇、眼結膜、耳垂、手掌及指甲床蒼白,疲倦,肌肉無力。可有黃疸、氣喘、心律加快、食欲不振、頭昏、怕冷等癥。急性溶血性貧血可能會引起發燒,慢性溶血性貧血一般不會引起發燒。可以通過輸血、脾切除術等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