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證,以汗液外泄失常為主要癥狀,其病因復雜多樣,主要歸結為體虛久病、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等。這些原因導致陰陽失調,腠理不固,從而使得汗液外泄失常。
1、體虛久病:體虛久病是汗證的常見原因之一。長期疾病或體質虛弱可耗傷氣血陰陽,使得營衛不足。若營陰不足,陰虛生內熱,會迫使津液外泄,表現為夜間盜汗。若衛氣不足,腠理不固,則津液易外泄,出現時時汗出的癥狀。
2、情志失調:情志失調也可引發汗證。如情志不舒,肝郁化火,邪熱郁蒸,迫使津液外泄,表現為腋下、陰部汗出。若思慮過度,耗傷心血,虛火內生,也可導致汗出。
3、飲食不節:飲食不節是汗證的另一重要原因。過食辛辣厚味,可損傷脾胃,濕熱內蘊,迫使津液外泄,表現為頭面部汗出較多,尤其是食后更為明顯。
針對汗證,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如玉屏風散可用于治療肺衛不固導致的自汗;歸脾湯則適用于心血不足導致的自汗或盜汗;當歸六黃湯常用于治療陰虛火旺導致的盜汗;而龍膽瀉肝湯則適用于邪熱郁蒸導致的自汗。浮小麥、糯稻根、牡蠣等單味藥材也具有止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