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氣滯是中醫學的辨證機理,血瘀氣滯是指在人體里面運行的全身之氣調息不暢,而導致的血液運行受阻。
血瘀氣滯指因氣的運行郁滯不暢,導致血液運行障礙,出現血瘀的病理狀態,血瘀氣滯多因情志內傷,抑郁不遂,氣機阻滯,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氣的疏泄作用在氣機調暢中起著關鍵作用,因而血瘀氣滯,多與肝失疏泄密切相關,氣滯可導致血瘀,血瘀必兼氣滯,由于氣滯和血瘀互為因果,多同時并存,常難以明確區分孰先孰后,臨床表現為胸脅脹悶,走串疼痛,易燥易怒,脅下痞塊、刺痛拒按,婦女可見月經閉止,或痛經、經色紫暗有塊、舌質紫暗或見瘀斑,脈澀。可采用活血祛瘀,疏肝理氣治療,遵醫囑服用柴胡疏肝散,失笑散丸等藥物治療。
患者平時要加強運動,每周保持三次左右,同時可以適當飲用玫瑰花茶,紅酒等,以起到活血、行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