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栓塞是指血液中的栓子隨血流進入腦動脈,導致血管阻塞的病理過程。這些栓子可能源自多個渠道,了解這些來源對于預防和治療腦栓塞至關重要。
1、心源性栓子
心源性栓子是最常見的栓子來源。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梗死等疾病易形成附壁血栓,這些血栓脫落即可成為栓子。心房顫動時,左心房收縮性降低,血流緩慢淤滯,也易導致血栓形成。
2、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
動脈粥樣硬化的不穩(wěn)定斑塊可能破裂、脫落,隨血流進入腦動脈造成栓塞。這種情況多見于老年人及有動脈粥樣硬化病史的患者。
3、脂肪栓塞
長骨骨折、脂肪挫傷等情況下,脂肪細胞可能進入破裂的骨髓血管竇狀隙或靜脈血管內,引起脂肪栓塞。盡管這種情況較為少見,但仍需警惕。
4、空氣栓塞
在頭頸、胸壁和胸部手術或創(chuàng)傷損傷靜脈時,空氣可能進入血液循環(huán),形成氣泡阻塞血管。潛水員或飛行員在減壓過程中也可能出現(xiàn)空氣栓塞。
5、醫(yī)源性栓子
某些醫(yī)療操作,如人工瓣膜置換術、動脈造影、右心導管檢查等,可能產(chǎn)生血栓或氣泡,成為栓子來源。
在治療腦栓塞時,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如抗凝藥物(華法林、肝素)、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溶栓藥物(鏈激酶、尿激酶)等,以降低血液凝固性,防止血栓形成或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了解腦栓塞的栓子來源,對于制定預防措施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