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體位是休克患者的體位,主要采取頭和軀干抬高20~30度,下肢抬高15~20度。
休克體位主要是為了保證患者休克時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抬高頭和軀干,有利于呼吸,也可以減輕心臟排血的負擔,有利于血液回流,增加心臟輸出量,保證心、腦等重要臟器血液灌注,有效的避免腎衰竭或者是患者出現心衰竭等不良的癥狀。可以將病人的頭部以及軀干放上枕頭或者也可以放被子,然后緩慢的抬高大概20到30度左右,下肢抬高在15度與25度之間。另外,休克患者其搶救措施還可以通過液體復蘇、糾酸治療、維持血壓等方法。
1、液體復蘇:液體復蘇為抗休克治療的重要組成環節,休克的核心要素是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針對抗休克治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患者積極的液體復蘇,常用的液體種類包括生理鹽水、乳酸林格氏液、醋酸林格氏液等晶體液,還有如羥乙淀粉、白蛋白等膠體液。補液原則基本上是先晶體后膠體、先快后慢,可以用于液體復蘇標準或療效監測指標,包括患者心率、血壓、中心靜脈壓、尿量、神志等,均可指導進行補液治療。
2、糾酸治療:休克時患者會由于乳酸堆積產生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必要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給予糾酸治療。
3、維持血壓: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給予休克患者應用血管活性藥,如酚妥拉明、去氧腎上腺素等,維持患者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