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醫學上稱為骨贅或骨刺,主要是由于骨骼系統長期受到異常刺激而引發的一種增生性病變。這種刺激可以來源于多個方面,具體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年齡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骨骼會逐漸發生退行性改變。骨骼中的鈣質流失加速,骨密度降低,從而容易導致骨質增生的發生。
2、慢性勞損:長期重復性的關節活動或過度使用,如長時間站立、行走或從事重體力勞動,都會增加關節的負擔,進而引發骨質增生。
3、外傷與手術:骨骼受到外傷,特別是關節部位的損傷,或是經歷手術后的關節結構改變,都可能導致關節面的不平整,進而在修復過程中形成骨質增生。
4、代謝性疾病:如骨質疏松癥、糖尿病等,這些疾病會影響骨骼的正常代謝,增加骨質增生的風險。
在治療骨質增生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常用的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以緩解疼痛,關節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以促進關節軟骨的修復,以及鈣劑和維生素D以改善骨骼營養狀況。對于嚴重的骨質增生,可能還需要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