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毒血癥引起的發熱通常呈現為弛張熱型,即體溫常在39℃以上,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波動范圍超過2℃,體溫最低時仍高于正常。以下是關于膿毒血癥發熱的詳細解釋。
膿毒血癥是一種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病原體及其毒素進入血流,引發嚴重的全身性癥狀。發熱是其主要表現之一,而弛張熱型是膿毒血癥發熱的典型熱型。
1、弛張熱的特點:弛張熱是指體溫高低不一,晝夜波動范圍大,甚至可達數度之差。這種熱型反映了體內存在持續性感染,并且感染較為嚴重。
2、發熱機制:在膿毒血癥中,病原體及其代謝產物刺激機體產生大量內生致熱原,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導致體溫調定點上移,從而引起發熱。
3、伴隨癥狀:膿毒血癥患者除發熱外,還常伴有寒戰、全身不適、肌肉酸痛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治療原則:針對膿毒血癥的發熱,治療的關鍵是控制感染。臨床上常使用廣譜抗生素如頭孢曲松、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還需根據患者情況給予支持治療,如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等。
5、預防與護理:預防膿毒血癥的關鍵是減少與外界的接觸,從而降低感染風險。對于已經患病的患者,護理重點在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采取措施控制感染,防止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