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也稱褥瘡,是由于身體局部長時間受壓導致血液循環受阻而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損傷。為了有效預防壓瘡,病人和護理人員需要采取一系列綜合護理措施。
避免局部長期受壓是關鍵。病人應定時變換體位,如每兩小時翻身一次,以減少同一部位受壓時間。對于不能自主活動的病人,護理人員應協助其進行體位變換,或使用氣墊床、水療墊等輔助工具來減輕壓力。
保持皮膚清潔與潤滑至關重要。病人應每天洗澡,特別是在容易出汗的部位,要及時擦拭并保持干燥。同時,使用溫和的清潔用品,避免用力搓揉皮膚,以防損傷。
減少皮膚與床鋪等物品的摩擦也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措施。床鋪應保持平整無皺褶,衣物和床單應選用柔軟、吸濕性好的材質,以減少對皮膚的摩擦和刺激。
加強營養支持對預防壓瘡同樣重要。病人應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如瘦肉、魚、禽類、豆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強皮膚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
在預防壓瘡的過程中,還需要特別注意觀察病人的皮膚狀況,一旦發現皮膚發紅、腫脹或疼痛等異常情況,應立即采取措施,如增加翻身次數、使用局部減壓墊等,并及時就醫。
總之,預防壓瘡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包括避免局部長期受壓、保持皮膚清潔與潤滑、減少摩擦和加強營養支持等。這些措施的有效實施,可以顯著降低長期臥床病人發生壓瘡的風險。同時,病人和護理人員也應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對任何可能的壓瘡跡象進行及時識別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