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長通常是指脾臟腫大,脾臟腫大可能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蟲感染、肝硬化、白血病等原因引起的,應及時就醫規范治療。
1、細菌感染:
當機體感染細菌后,細菌可能會對脾臟產生刺激,導致脾臟發生炎癥反應,如果產生大量的炎性分泌物堆積在脾臟內,可能就會造成脾臟腫大。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注射用青霉素鈉、注射用阿莫西林鈉、阿奇霉素注射液等藥物治療,能夠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使癥狀得到改善。
2、病毒感染:
脾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在全身防衛系統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機體感染病毒后,脾臟可能會產生免疫反應,出現腫大的現象。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利巴韋林顆粒、阿昔洛韋片等藥物治療,餐后半小時到一小時服用,有助于抵抗病毒。
3、寄生蟲感染:
機體感染寄生蟲后,如果寄生蟲侵犯到脾臟組織,可能會引起脾功能亢進,同時也可能會引起脾臟腫大。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吡喹酮片、阿苯達唑片、甲硝唑片等藥物治療,可以選擇在餐前一小時或者餐后兩小時口服,能夠起到抗寄生蟲的作用。
4、肝硬化:
是由不同的疾病因素長期作用于肝臟,而導致的一種慢性、彌漫性的肝病終末階段,病情發展到失代償期后,會引起門靜脈高壓,造成脾淤血性腫大。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操作下采取肝移植術治療,有助于改善肝功能。術后需要注意飲食清淡,戒煙酒,以防影響恢復。
5、白血病:
是一類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性疾病,當白血病細胞大量增殖時,脾臟會吞噬這些白血病細胞,導致脾臟代償性的增大。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注射用甲氨蝶呤、注射用環磷酰胺、注射用鹽酸阿糖胞苷等藥物治療,能夠抑制白血病細胞增殖,使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平時需要做好自我保護措施,盡量避免受到外傷。
日常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習慣,保持自身與環境的衛生,均衡飲食,保持樂觀的心態,適度鍛煉,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