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通常可以通過改善不良習慣、西藥治療、物理治療、中醫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能治好。比較常見的皮膚病有濕疹、蕁麻疹、接觸性皮炎、毛囊炎、癤腫等。
1、濕疹:
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瘙癢性皮膚病,患者一般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鹵米松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夫西地酸乳膏等進行治療。如果局部有明顯的滲出,可以用生理鹽水濕敷。
2、蕁麻疹:
主要表現為風團和(或)血管性水腫,患者一般需要避免誘發因素,注意保暖,減少運動、出汗及情緒波動,減少接觸的機會,同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鹽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膠囊、依巴斯汀片等藥物進行治療蕁麻疹。
3、接觸性皮炎:
指皮膚接觸某些外界物質后,引起接觸部位皮膚甚至接觸部位以外皮膚的炎癥性反應,此類患者要避免再次接觸引起皮炎的物質。輕度皮損可遵醫囑使用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藥物進行治療;重度皮損需遵醫囑服用氯雷他定片、茶苯海明片等藥物治療。同時要保持受損皮膚清潔,避免抓撓,注意個人衛生等。
4、毛囊炎:
整個毛囊細菌感染發生化膿性炎癥,癥狀較輕的可通常調整飲食習慣改善,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可遵醫囑選用紅霉素軟膏、阿奇霉素分散片、頭孢地尼分散片等藥物治療。若上述治療效果不佳,且出現較大的膿包,可在醫生建議下行手術切開引流治療。還可以選擇使用激光、冷凍、紫外線光療等方式進行治療。
5、癤腫:
在癤腫形成的初期,可以使用高滲鹽水進行局部濕敷,可以促進早期癤腫軟化、破潰。癤腫形成明顯的化膿性病灶,但持續較長時間不能自行破潰時,可以進行膿腫切開手術治療,將里面的膿液排出,促進康復。
患者平時出現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后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