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指的是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溶栓治療的操作步驟通常是評估與準備、穿刺置管、藥物配置與灌注、治療過程監測、治療后處理等,進行該項治療時,建議選擇正規醫院。
1、評估與準備:
首先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包括病史、身體狀況等。同時,準備好溶栓所需的藥物,如尿激酶、鏈激酶等,以及相關的醫療設備,如注射器、輸液泵等。
2、穿刺置管:
若患者沒有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需要進行穿刺置管。通常選擇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或頭靜脈等上肢外周靜脈。在嚴格的無菌操作下,通過超聲引導或解剖標志定位,將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插入靜脈,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靜脈或合適的中心靜脈位置,以確保藥物能夠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
3、藥物配置與灌注:
根據醫囑準確配置溶栓藥物,通過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將溶栓藥物緩慢注入血管內。可以使用輸液泵來精確控制藥物的輸注速度,一般要保持穩定的低流量灌注,讓藥物在血栓部位充分發揮溶解作用。
4、治療過程監測:
在溶栓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血壓、心率、呼吸等,觀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傾向,如皮膚黏膜有無瘀斑、穿刺部位有無滲血、牙齦出血等情況。同時,通過影像學檢查觀察血栓的溶解情況,評估治療效果。
5、治療后處理:
溶栓治療結束后,先停止藥物灌注,用生理鹽水沖洗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防止殘留藥物在導管內形成血栓。然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保留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如果血栓基本溶解,病情穩定,可以考慮拔除導管;如果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或者進行后續治療,可以保留導管。
治療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進行重體力勞動或者劇烈運動,同時要保持傷口部位清潔干燥,能夠降低感染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