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子病”,是一種由于一側胸鎖乳突肌痙攣導致的頭部向一側偏斜的病癥。該病在嬰兒中較為常見,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顏面部和頸部的發育畸形。治療策略多樣,包括物理療法、藥物治療及手術等。
小兒肌性斜頸的成因復雜,可能與產傷、局部缺血、宮內姿勢不良等因素有關。患兒出生時并無異常,但不久后頸部會出現腫塊,逐漸導致胸鎖乳突肌攣縮,形成斜頸。
治療策略
1、物理療法:包括按摩、拉伸等,旨在促進血液循環,軟化攣縮組織,通常由專業人員指導家長在家中實施。
2、矯形器具:如頭頸支架或胸腰帶,在睡眠時佩戴以維持正確姿勢,主要針對0-3歲嬰幼兒。
3、藥物治療: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能減輕局部炎癥反應,緩解疼痛。此外,肌肉松弛劑如鹽酸乙哌立松片、氯唑沙宗片,可降低肌肉緊張度。
4、肉毒素注射:通過局部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暫時阻斷神經信號傳導,減少異常肌肉收縮。
5、手術治療:對于保守治療無效且影響生活質量者,可采用頸部肌肉切斷術等微創手術糾正斜頸。
小兒肌性斜頸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發育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醫,以避免后遺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