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心血管健康的話題時,我們有時會聽到一個專業術語——外周動脈僵硬度增高。這聽起來可能有些復雜,但其實它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習慣及健康狀態息息相關。那么,外周動脈僵硬度增高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外周動脈僵硬度增高,在醫學上主要指動脈硬化的表現,特別是動脈粥樣硬化。這是血管的一種退行性病變,常見于中老年人群。動脈硬化發生時,脂質沉積、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以及血管內膜損傷等病理改變會導致血管彈性減弱,變得僵硬,進而增加管腔狹窄的風險,影響外周供血。造成動脈硬化的常見原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問題。預防外周動脈僵硬度增高的注意事項:
1、定期進行血脂檢查,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如有異常,應及時調整飲食和藥物治療。
2、每周進行2-3次力量訓練,重點鍛煉大肌群,如腿、背、胸等。每次訓練應包括8-12個動作,每個動作重復2-3組。
外周動脈僵硬度增高是一個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患者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努力改善生活方式,以維護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