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有堵塞感、異物感可能是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原因引起,出現這種癥狀后,需要及時就醫查出病因,并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進行改善。
1、消化不良:
如果存在胃腸動力不足的情況,進食的食物不能夠及時消化會在胃內堆積,從而出現胃部堵塞感,還會出現胃部脹痛、惡心、食欲下降的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多潘立酮片、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時可以用雙手對腹部進行順時針按摩,每天可以按摩2~3次,每次按摩的時間是20分鐘左右,對緩解胃部不適有幫助。
2、胃腸功能紊亂:
如果精神壓力過大或者胃腸道的菌群環境失衡,會影響到胃腸道的正常蠕動功能,出現腹痛、腹瀉、惡心、排便異常等癥狀。患病后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乳酸菌素顆粒、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等藥物進行治療。服用藥物時可以選擇使用40℃的溫水沖服,避免使用過燙的水,以免影響到藥效的發揮。
3、慢性胃炎:
該病的發生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會導致胃黏膜受損,出現反酸、噯氣、胃部脹痛的癥狀。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膠體果膠鉍膠囊等藥物治療。在服用藥物時,可以選擇飯前用溫水送服。
4、胃潰瘍:
如果胃部黏膜受到幽門螺桿菌的刺激,會導致胃黏膜出現糜爛、潰瘍的癥狀,患者還會出現胃部異物感、惡心、胃痛、胃出血等癥狀。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甲硝唑片、蘭索拉唑腸溶片、鋁碳酸鎂片進行治療。在治療疾病期間,一定要注意清淡飲食,可以吃一些小米粥、山藥粥等軟爛易消化的食物,每餐只吃八分飽即可。
5、胃息肉:
該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以及膽汁反流等原因有關,會導致胃部黏膜出現異常增生的隆起物,隨著胃息肉的逐漸增大,會出現胃部異物感、堵塞感、食欲下降、吞咽困難等癥狀。患者可以在胃鏡下選擇息肉切除術治療,術后應注意少食多餐,同時每間隔2~4周去醫院做一次檢查。
患者在治療疾病期間不可以吃辣椒、油條、麻辣火鍋等辛辣油膩性食物,以免對胃部造成刺激,會引起病情加重,還有可能會延長疾病的恢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