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就犯困考慮是正常現象,但也可能是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高血壓、糖尿病等原因引起,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在醫生明確病因后可通過一般治療、口服藥物等方法改善。
1、正常現象:
剛吃完飯可能會使全身血液聚集在胃部,從而導致腦細胞缺氧,出現犯困的現象。通常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屬于正常生理表現,多觀察身體變化即可。
2、貧血:
若本身患有貧血,機體內的血紅蛋白以及紅細胞含量會下降,從而使患者在吃完飯后血液集中于消化系統,引發腦供血不足,出現吃完飯犯困、想睡覺以及面色蒼白的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復方硫酸亞鐵顆粒、富馬酸亞鐵顆粒、右旋糖酐鐵分散片等藥物改善。這些藥物可選擇在飯前半小時服用。
3、甲狀腺功能減退:
考慮與甲狀腺激素不足有關,當自身免疫力下降后會導致新陳代謝變慢,使患者在吃完飯后甲狀腺素產生不足,出現困倦、乏力、畏寒等癥狀。需要遵醫囑服用甲狀腺片、左甲狀腺素鈉片、益康膠囊等藥物改善,這些藥物可選擇在飯前一小時服用。
4、高血壓:
若本身患有高血壓,血壓一直處于升高狀態,在吃完飯后可能會使身體內的血液流動到胃部來幫助食物消化和吸收,從而使流向大腦的血液減少,引發患者出現想睡覺、身體無力的癥狀。應在醫生建議下口服厄貝沙坦片、氯沙坦鉀片、纈沙坦膠囊等藥物緩解。服用這些藥物后應多飲水,有助于加速身體代謝。
5、糖尿病:
如果長期患有糖尿病,吃飯時食物中含有的糖分會刺激血糖升高,從而導致大腦皮層受影響,使患者在吃完飯后出現犯困的現象。建議患者遵醫囑服用格列本脲片、格列齊特片、阿卡波糖片等藥物進行治療,這些藥物可選擇飯后服用。
平時吃飯時每餐應控制在八分飽,避免暴飲暴食,或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大蒜、生姜等,以免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