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有牙齦炎癥、舌癌、貝赫切特綜合征等。
1、牙齦炎癥:指發生于牙齦組織的急、慢性炎癥,表現為牙齦出血,紅腫,脹痛。通常病損局限于牙齦,無深部牙周組織的破壞,在去除局部因素后,牙齦炎癥約在一周后消退,牙齦的色、形、質及功能均能完全恢復正常,預后良好。如果患者不能有效地控制菌斑生長和定期復查,導致菌斑再次大量聚集,是很容易復發的。
2、舌癌: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惡性腫瘤,多數為鱗狀細胞癌,腺癌比較少見,多位于舌根部。多數認為其發生與環境因素有關,如熱、慢性損傷、紫外線、X線及其他放射性物質都可成為致癌因素。早期舌頭可能會出現白斑、變硬等癥狀,之后會出現舌頭潰瘍,以及疼痛、吞咽功能受限等癥狀。通常可采取手術切除治療,以及放化療的方式進行治療。
3、貝赫切特綜合征: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屬于血管炎的一種。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和會陰部潰瘍、皮疹、下肢結節紅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潰瘍、小腸或結腸潰瘍及關節腫痛等。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口服甲氨蝶呤片、秋水仙堿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