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之所以得名“冠心病”,是因為其病理基礎在于冠狀動脈的病變。冠狀動脈是環繞心臟表面的血管,負責向心肌提供富含氧氣的血液。冠心病患者因冠狀動脈內膜脂質沉積、纖維組織增生和鈣質沉著,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導致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進而影響心肌的血液供應。
冠心病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以下是冠心病形成的五個關鍵要點:
1、脂質代謝異常。血液中脂質含量過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
2、高血壓。長期高血壓狀態使血管內皮受損,易于脂質沉積和血小板粘附。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異常和胰島素抵抗,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4、吸煙。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增加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5、遺傳因素。家族中有冠心病史的人,患病風險相對較高。
治療冠心病常用的藥物包括硝酸甘油,用于緩解心絞痛;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用于調節血脂,穩定斑塊。這些藥物的綜合應用,旨在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流供應,減輕心肌缺血,從而緩解冠心病癥狀,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