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一般是指進入三伏天,進入三伏天一般可以艾灸身體的大椎穴、關元穴、神闕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穴位。
1、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進入三伏天艾灸此穴位可以振奮陽氣、通陽活絡,對改善咳嗽、氣喘等病證有作用。
2、關元穴:
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在三伏天時艾灸此穴位能夠補益下焦,可以改善遺尿、尿頻、尿失禁等癥狀。
3、神闕穴:
神闕穴位于肚臍部,進入三伏天季節時,艾灸此穴位能夠起到健運脾胃、溫陽固脫的功效,可以改善腹痛、腹脹、腸鳴等癥狀。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進入三伏天后艾灸此穴位可以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可以改善胃痛、腹瀉、便秘等病證。
5、涌泉穴:
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三伏天時艾灸此穴能滋陰益腎、平肝息風、醒腦開竅,可改善失眠、頭痛、眩暈等病證。
三伏天艾灸時要控制好艾灸的距離和時間,避免皮膚被燙傷。艾灸后不要立即吹風或接觸冷水,以免寒邪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