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咳嗽是由外邪入侵、內傷情志、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等多種原因引起的癥狀。針對久咳不愈癥狀,中醫辨證有風寒感冒、風熱感冒、肝火犯肺、肺氣虛、脾虛等。
1、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通常是指外感風寒引起的普通感冒,通常是由于在天氣寒冷時穿衣較少所引起的病癥,臨床表現有久咳不愈、痰白易咳、伴有頭痛、鼻塞、流清涕等癥狀,同時也有舌苔白膩,脈象浮緊的情況。可遵醫囑服用風寒感冒顆粒、荊防顆粒、外感風寒顆粒等藥物改善。
2、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通常是感受風熱病邪所引起的表現,如果患者身體虛弱,導致衛表不和、肺失宣肅,容易引起風熱感冒,臨床癥狀有久咳不愈、痰黃稠厚、咳嗽聲嘶、咽痛口干、面紅口渴、舌紅苔黃、脈象浮數等。可以遵醫囑服用銀翹解毒丸、感冒清膠囊、桑菊感冒片等藥物緩解咳嗽。
3、肝火犯肺:
患者平時情緒抑郁,容易發火,可能會導致肝火旺盛,上行侵犯肺部,造成肺宣降功能受損而引發的一系列癥狀,會導致患者出現急躁易怒、咳嗽痰黃、口苦、頭暈、面紅等癥狀。一般需要遵醫囑通過針灸改善,可選用期門穴、肺俞穴、太沖穴等穴位。
4、肺氣虛:
患者平時長期過度勞累或患有肺部疾病,可能會導致臟氣虛少,臟腑功能減退,身體抵抗力下降,外邪乘虛而入,損傷肺氣,導致患者出現久咳不愈、痰少咳頻、聲音低沉、氣短乏力、面色憔悴、舌淡紅少苔、脈象細弱等癥狀。可遵醫囑通過玉屏風顆粒、人參保肺丸、固本咳喘片等藥物改善。
5、脾虛:
中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患者平時工作勞累或精神壓抑,容易損耗人體氣血,導致脾臟得不到氣血充足養護,從而引起脾虛,脾臟功能失衡患者容易出現久咳不愈、痰多易咳、味淡納差、腹脹泄瀉、舌淡胖嫩、脈象緩慢等癥狀。可遵醫囑通過服用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丸、歸脾丸等藥物改善。
以上是久咳不愈常見的中醫辨證,不同的辨證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