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患者一般可以通過調節飲食、消除病因、口服藥物、輸血的方法治療。
1、調節飲食:
缺鐵性貧血通常是由于體內缺乏鐵、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所引起的,患病后應注意調節飲食,多吃一些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比如鴨血、豬肝、羊肝、菠菜、蛋黃等,能夠為身體提供豐富的鐵元素,有助于血紅蛋白生成,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復。
2、消除病因:
如果患者患有慢性失血性疾病,比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痔瘡等,就可能會誘發缺鐵性貧血的情況發生,應及時消除病因,能夠防止缺鐵性貧血的情況加重。如果是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慢性出血,可遵醫囑服用膠體果膠鉍膠囊、枸櫞酸鉍鉀片以及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等藥物治療。如果是痔瘡引起,可遵醫囑應用痔速寧片、槐角丸、清火梔麥片等藥物治療。
3、口服藥物:
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補鐵藥物,比如富馬酸亞鐵顆粒、右旋糖酐鐵片、硫酸亞鐵片等,能夠使患者頭暈乏力、面色蒼白或萎黃、肢體倦怠、頭暈等癥狀得到改善。
4、輸血:
如果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必要時也可以在專業醫生操作下進行輸血治療,能夠使血容量快速恢復。
恢復期間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情緒過度緊張或焦慮,同時保證充足睡眠,不可以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