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便血主要由門靜脈高壓所導致的消化道出血引起,這是肝硬化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會導致肝臟結構和功能發生異常。在肝硬化過程中,肝臟內的血管阻力增加,門靜脈壓力隨之升高,這種情況稱為門靜脈高壓。長時間的門靜脈高壓會使得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這些曲張的靜脈壁薄弱,容易破裂出血。當這些靜脈破裂時,患者可能會出現便血的癥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門靜脈高壓導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是最常見的原因,患者可能因劇烈嘔吐、咳嗽或食物刺激等因素誘發靜脈破裂出血。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容易出現凝血障礙,從而導致消化道出血不易止血。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胃黏膜炎癥或潰瘍,這也可能引起便血。肝硬化患者常伴隨腹水,大量的腹水會對胃腸道造成壓迫,影響血液循環,增加出血風險。
肝硬化便血是一個嚴重的臨床癥狀,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