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發病一般是指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統功能逐漸衰退,最終導致各種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發生的過程。
HIV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進入人體,攻擊免疫系統中的CD4+T淋巴細胞,導致細胞數量逐漸減少。隨著病毒的不斷復制和免疫系統的逐漸衰弱,艾滋病患者會經歷幾個階段的發病過程。
感染HIV后2-4周,部分感染者會出現類似流感的癥狀,如發熱、咽痛、盜汗、惡心、嘔吐、腹瀉、皮疹、關節痛、淋巴結腫大及神經系統癥狀。這些癥狀通常持續1-3周后緩解。無癥狀期持續時間一般為6-8年,期間HIV在感染者體內不斷復制,免疫系統逐漸受損,但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
艾滋病期是HIV感染后的最終階段,此期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明顯下降,多小于200個/μl,且HIV血漿病毒載量明顯升高。此期主要癥狀包括持續一個月以上的發熱、盜汗、腹瀉,半年內體重下降10%以上。患者還可出現各種機會性感染及腫瘤,如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如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及早診斷和治療對于延緩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