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感到疲憊,大腦卻似乎拒絕進入休息狀態,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失眠”。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涉及心理、生理及環境因素等。
心理因素是失眠的常見誘因。過度的精神壓力、焦慮或抑郁情緒,都可能導致大腦皮層過度活躍,從而阻礙睡眠。此外,睡前過度思考或擔憂,也會使大腦難以放松,進而影響入睡。
生理因素同樣不容忽視。某些疾病如神經衰弱、心臟病、高血壓等,都可能影響睡眠質量。同時,一些藥物如咖啡因、茶堿等刺激性物質,若在睡前攝入,也會導致失眠。
環境因素也是影響睡眠的重要因素。睡眠環境的噪音、光線、溫度等不適宜,都可能干擾睡眠。例如,過強的光線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正是促進睡眠的重要激素。
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導致失眠的原因之一。如睡前使用電子產品、過度飲食或飲酒、不規律的作息時間等,都可能擾亂正常的睡眠節律。
從中醫角度看,脾虛也可能導致失眠。脾虛會影響氣血生化,導致心神不寧,進而影響睡眠。因此,調理脾胃也是改善睡眠的重要途徑。
針對失眠問題,除了改善上述因素外,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鎮靜安眠藥物,如艾司唑侖、地西泮等。同時,中成藥如安神補腦液、酸棗仁膠囊等,也是治療失眠的有效選擇。但需注意,藥物治療應短期、間斷使用,避免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