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在臨床中是指發熱,發熱手腳涼一般需要捂熱。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保持著動態平衡,但是各種原因會導致體內的產熱增加或散熱減少,出現發熱的癥狀。人體發熱通常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內分泌紊亂等原因導致。發熱時,外周血管會發生收縮,肢體血流供應減少,導致手腳涼的癥狀出現,雖然患者的體溫有所上升,但是患者一般會出現畏寒、怕冷的表現,所以,當發熱時,如果出現了手腳發涼的情況,一般需要將手腳捂熱,能夠使患者感覺到舒適一些。發熱時,在人體的腋窩、腹股溝或額頭部位,體表溫度會有所上升,此時,應對此處的體表部位進行降溫,可以通過溫水擦拭的方式降溫,通過體表對水分的蒸發可以帶走身體中的熱量,使體溫降低。通過物理降溫無法使體溫下降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片、布洛芬緩釋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起到降低體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