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貧血一般是不正常的。
小兒貧血是指外周血中單位容積內的紅細胞數(RBC)、血紅蛋白量(Hb)或紅細胞比容(Hct)低于正常,所以小兒貧血一般是不正常的。多種原因均可造成小兒貧血,包括造血物質缺乏、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紅細胞生成素不足、紅細胞內在缺陷、紅細胞外在因素、失血等。
小兒貧血可表現為皮膚(面、耳輪、手掌等)、黏膜(瞼結膜、口腔黏膜)及甲床呈蒼白色;重度貧血時皮膚往往呈蠟黃色,易誤診為輕度黃疸;相反,伴有黃疸、青紫或其他皮膚色素改變時可掩蓋貧血的表現。嬰兒期易出現骨髓外造血(但再生障礙性貧血除外),表現為肝脾和淋巴結腫大,外周血中可出現有核紅細胞、幼稚粒細胞。還可出現呼吸加速,心率加快、脈搏加強、動脈壓增高,有時可見毛細血管搏動。重度貧血失代償時,漸出現心臟擴大,心前區收縮期雜音,甚至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此外,還可出現食欲減退、惡心、腹脹或便秘等消化系統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