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源性胰腺炎,即由膽道疾病引發的胰腺炎,確實是一種大病。它主要是由于膽道結石導致胰腺出現炎癥反應,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胰腺壞死感染,甚至休克,危及患者生命。
膽源性胰腺炎的發病機制復雜,但主要與膽道疾病有關。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等疾病都可能導致膽汁反流,從而激活胰酶,引發胰腺自我消化,產生炎癥。此外,高脂血癥、酗酒等也是其發病的危險因素。
該病的主要癥狀包括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發熱,甚至可能出現黃疸和休克。這些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生命。
在治療上,可以采取多種藥物聯合治療:
1、抗感染藥物:如頭孢菌素類、碳青霉烯類等抗生素,用于預防和控制感染。
2、抑制胰腺分泌藥物:如奧曲肽,能抑制胰腺分泌,減輕炎癥。
3、解痙鎮痛藥物:如山莨菪堿,可緩解平滑肌痙攣,減輕疼痛。
除了藥物治療,患者還可能需要禁食、胃腸減壓等非手術治療,或者在病情嚴重時接受手術治療,如膽囊切除術。
總的來說,膽源性胰腺炎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膽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以降低膽源性胰腺炎的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