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患有低鉀血癥通常會引起肝不好,還會影響肌肉、消化道等部位,建議患者及時治療。
低鉀血癥是指血清鉀(K+)濃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通常血清鉀<3.5mmol/L時稱低血鉀。低鉀血癥患者可能會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從而導致肝臟代謝處于比較紊亂的狀態,進而出現電解質紊亂的情況。此外,低鉀血癥還可能會影響肌肉、消化道等部位的功能,出現厭食、惡心、嘔吐等癥狀。所以患者低鉀血癥一般會引起肝不好。
建議患者及時去醫院內分泌科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比如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心電圖、腎上腺CT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鉀治療,比如使用枸櫞酸鉀顆粒、谷氨酸鉀注射液等藥物,同時還可以飲食補鉀,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鉀的食物,比如香蕉、海帶、紫菜等。患者在用藥時要注意,不可以自行調整藥物劑量或靜脈滴注的速度,以免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比如皮膚潮紅、惡心、嘔吐等。
建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定期去醫院復查,如果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就醫診斷。